发布时间:2021-10-13 来源:win7旗舰版 浏览量:
Windows XP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基于X86、X64架构的PC和平板电脑使用的操作系统,于2001年8月24日发布RTM版本,并于2001年10月25日开始零售。其名字中“XP”的意思来自英文中的“体验(Experience)”。该系统的默认桌面背景墙纸是Bliss,一张BMP格式的照片。是拍摄的纳帕县郊外的风景,照片中包括了高低起伏的绿山及有层积云和卷云的蓝天。 英特尔和AMD堪称世纪冤家,在X86处理器领域争斗了数十年。然而,在“同行是冤家”的潜规则下二者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:将各自擅长的技术融入在一颗芯片上,从而打造出了一颗“梦想之芯”。
考虑到本文比较长,所以咱们先上干货,把总结提前放出来。对英特尔和AMD联姻Kaby Lake-G平台感兴趣的童鞋不要错过后面的内容哦。
Kaby Lake-G平台简述 简单来说,英特尔和AMD联姻平台代号为“Kaby Lake-G”,其CPU部分是英特尔贡献的Kaby Lake核心,GPU部分则是AMD提供的Radeon RX Vega M G,后者还可细分为Radeon RX Vega M GH和Radeon RX Vega M GL,二者的CU单元分别为24组和20组。
目前Kaby Lake-G平台一共有5款型号,它们分别是i7-8809G、i7-8709G、i7-8706G、i7-8705G和i5-8305G。其中i7-8809G、i7-8709G的TDP高达100W,发热量较高,主要用于NUC一类的迷你PC,而i7-8705G和i5-8305G的TDP为65W,主要用于轻薄笔记本,现已被戴尔新一代XPS15和惠普Spectre x360所猎装。
至于i7-8706G则是比较特殊的存在,它的规格和i7-8705G类似,只是加入了对博锐技术、TSX-NI技术、稳定映像平台计划和可信执行技术的支持,适用于企业级PC平台。
65W的Kaby Lake-G有多强? 国外Laptopmag网站早前放出了搭载i7-8705G处理器的XPS15 2018评测,这款芯片集成的Vega M GL显卡性能已然超越了GTX1050(移动版),但和GTX1060(移动版)尚有一定距离。
100W的Kaby Lake-G有多强? 国外网站Anandtech拿到了NUC8i7HVK(英特尔Hades Canyon NUC中的顶配版),搭载了酷睿i7-8809G处理器,集成Vega M GH显卡。通过该产品的对比评测,我们不难了解Kaby Lake-G平台的最强性能可达到怎样的程度。
通过测试对比可见,酷睿i7-8809G的CPU性能在多个项目都强于移动版的i7-7700HQ,只是略逊于桌面版的i7-7700,大致相当于桌面版i7-6700水平。
至于酷睿i7-8809G集成的Vega M GH显卡有多强?Anandtech的测试项目太多太杂,小编没有重新做表整理,总之结论就是跑分可以比肩GTX 980M,但一些游戏表现上则更接近于GTX 970M,也就是高于GTX1050 Ti(移动版)。 好了,干货结束。下面就是英特尔和AMD携手打造Kaby Lake-G平台背后的故事了.....(比较长,但推荐小伙伴们看完)
始于多年前的布局 当第一次听说AMD要将自己的图形技术授权给英特尔打造处理器时,很多业内人士都曾信誓旦旦地表示“不可能”!然而,事实却是两家企业早在2015年就开始偷偷研发了,产品内部代号为“R22”,只是到了2017年底才被正式宣布而已。 问题来了,英特尔找AMD做核显不怕对方侵占自家在GPU领域的份额?而AMD将图形技术交给英特尔,就不怕和自家产品竞争?请放心,无论是英特尔还是AMD,都非常清楚双方具体对抗的领域,二者合作并不影响自家产品的布局。 对英特尔而言,与AMD联手目的是为了推出更轻、更薄和性能更强大的移动平台,将笔记本电脑厚度从传统的26mm降至11mm~16mm,最终交付对消费者利好的创新产品。而对AMD而言,与英特尔携手将拓展AMD Radeon显卡的装机基数,由于与英特尔合作的芯片主要针对高端游戏玩家(份额小但利润高),和2017年底上市的锐龙移动处理器(代号为“Raven Ridge”)并无竞争关系。
这是一颗怎样的芯片 Kaby Lake-G平台处理器的物理形态是在一颗处理器的PCB上嵌入三颗独立封装的芯片。
这种设计是不是看着很熟悉?英特尔在推出第一代酷睿处理器时,CPU和GPU部分就是类似结构,使用“胶水”粘在一起。 没错,Kaby Lake-G的CPU和GPU部分也是独立存在的。其中,英特尔付出了第七代酷睿处理器核心(Kaby Lake),而AMD则提供了基于最新Vega架构专门定制的Radeon GPU单元,二者之间通过PCI-E 3.0高速总线互连。需要注意的是,Kaby Lake-G的GPU部分是AMD自家提供的,这两颗芯片并非来自同一个光刻机下蚀刻制造。 想充分发挥GPU的性能,高性能的缓存自然不可或缺。和英特尔GT3e核显理念相同,Kaby Lake-G在Vega GPU部分也加入了额外的HBM2显存颗粒,拥有1024bit位宽,但是它并没有采用AMD自己的互联层,而是英特尔统一设计的嵌入式多裸片互连桥接(EMIB)。
EMIB是一种小型的智能桥接,它能够有效连接CPU、GPU和专用显存,允许异构芯片在极其接近时快速传递信息,并消除了高度、制造和设计复杂性的影响,有助于设计更小、效率更高、功能更强大、运行更高效的产品。
因此,虽然Kaby Lake-G从表面上看貌似和一代酷睿核显的胶水方案相似,但它们无论是底层架构还是互联技术层面都不可同日而语,完全不用担心数据交互时的耗损,真正实现1+1大于2的效果。
好钢已现 刀刃在哪 英特尔和AMD费这么大劲整出了一颗联合处理器,它能为PC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化?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传统游戏本:在过去,搭载45W TDP移动处理器的笔记本,需要在主板上嵌入处理器芯片、独立显卡芯片,以及围绕在独显周围的显存颗粒和无数电容电阻,至少需要占用成年人一个巴掌的空间。
为了让这些芯片全速运行时不因过热降频和死机,需要在每个芯片表面都覆盖散热片,并通过多根热管将温度传递到散热鳍片,并借助风扇排出笔记本体内,这种多芯片的散热模块也注定不会太过轻薄。
Kaby Lake-G最大的意义,就是通过重新封装的方式,将CPU、GPU以及由GDDR5变成的HBM2显存全都集成在一个基板内,二者互联的走线也转移到的新的封装里,从而大大降低对主板PCB空间的占用。这部分节省出来的空间,既能让笔记本进一步压缩身材实现瘦身的目的,也能塞进更大的电池提升续航能力,还能进一步改进散热模块缓解散热压力。
其中,让游戏本变得更薄,则是Kaby Lake-G的最核心诉求。而英特尔对Kaby Lake-G的期望是,希望它能出现在VR背包、轻薄本、PC平板二合一、以NUC为代表的迷你PC和超薄一体电脑身上。
隐藏在背后的意义 英特尔早前之所以推出Iris Pro核显(现在顶配版改名为Iris Plus),就是希望打造出集轻薄和性能于一身的PC设备(主要是笔记本和迷你机)。然而Iris Pro核显性能至多和NVIDIA/AMD主流独显持平,对喜换玩游戏的玩家而言还需单独搭配独立显卡。再加上Iris Pro总被集成在昂贵的高端处理器身上,颇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嫌疑。 Kaby Lake-G的出现,可以让集显超薄本/二合一设备在保持现有身材的前提下,获得超越GTX1050 Ti独显的游戏性能。你可以想象一下,当一款轻薄如Surface Pro的二合一设备,性能却足以媲美Alienware 13时会是一种什么感觉。
在PC产业不景气的今天,单靠英特尔或单靠AMD都不足以唤醒市场。那么,如果是英特尔+AMD呢? 同时,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整个科技圈的未来风向标,唯有具备更强并行运算能力的GPU才符合深度学习算法的训练需求。Kaby Lake-G在单芯片的物理结构上就提供了(相对同尺寸产品)最强的CPU和GPU,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AI运算都有着极大优势。换句话说,如果有用户需要在最小空间内实现上述目标,Kaby Lake-G也是现阶段的唯一之选。 作为全球首款使用EMIB的消费级产品,基于这种英特尔+AMD异构芯片的设备将在2018年Q2季度开始爆发,让我们一起期待吧。
Windows XP服役时间长达13年,产生的经济价值也较高。据评测机构StatCounter的统计,2017年1月,在中国范围内,该系统的占有率为17.79%。主要原因是“习惯XP系统”而不愿意对其升级。 部分杀毒软件推出了诸如“XP盾甲”之类的服务,以提高系统安全性。 |
英特尔和AMD堪称世纪冤家,在X86处理器领域争斗了数十年。然而,在“同行是冤